未来会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有你的吗?
-

2023-07-25
-
人类未来会被机器人取代吗?英国广播公司BBC最近发布了一批职业未来会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的职业未来会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吧!
在看具体的职业概率之前,我们先把从这些概率中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告诉大家: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1、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2、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3、创意和审美。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1、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2、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只需手脚熟练;
3、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以下是部分具体职业的前景展望。
1、电话推销员:被取代概率99%
在BBC 所统计的三百多个职业里,“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即使没有机器人的出现,这样一个单调、重复、恼人,又毫无效率可言的工种也是迟早要消亡的。
2、打字员:被取代概率98.5%
在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打字员曾经也是一份很有搞头的工作。而今,凭借“打字”这一技能尚能存活的唯一职业也就是速记员了;但可以想见的是,等到语音识别技术普及的那一天,速记员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会计:被取代概率97.6%
与技能基础,且日薄西山的电话推销、打字不同,会计这样一份要求不算低,职业前景也被社会主流看好的职业竟有高达 97.6%的几率被机器人取代,着实令人意外。但细究来说,会计工作的本质便是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内部存在着严格的逻辑要求,天生就要求100% 准确,从结果上来看,机器智能操作的优势的确明显。而事实上,就在2017年,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方案,给业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4、保险业务员:被取代概率97%
另一个已经开始走向人工智能化的行业是保险业。2016年,包括平安保险、泰康在线、太平洋保险、弘康人寿、安邦人寿、富德生命等在内的多家险企已将智能科技引入到公司业务上,目前主要应用于售后领域。但业内预测,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替代销售人员,成为个人保险智能管家。
5、银行职员:被取代概率:96.8%
除了单调、重复,“低效率”也是造成某些职业被自动化取代的一大因素,比方说银行职员。其实现代人挺习惯排队的,排地铁排挂号排奶茶排鲍师傅都不在话下,即便如此,在银行办业务时排的漫漫长队还是足以击溃一个文明人的忍耐底线。虽说当下市面上出现的所谓“银行机器人”在实际功能上依然以卖萌为主,但在切实的需求面前,银行职员被机器人取代的确是可以被预见的事情。
6、公司前台:被取代概率:95.6%
机器人前台这两年已经多次登上了新闻标题,话题度最高的是由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Pepper。目前,日本以及欧美多国都已经有医院、银行、电器店之类的机构购买了 Pepper,作为前台接待人员使用。
7、客服:被取代概率:91.0%
Siri诞生了这么多年,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客服在技术上早已能够实现,剩下的就是普及化的问题。近两年,这类人工智能客服平台也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热门的创业项目,其中某些产品的回答准确率据说已经能达到 97%。
8、人事(HR):被取代概率:89.7%
在未来,不单单是员工本身,就连负责招募员工、解雇员工的 HR 也有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机械 HR 能完成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9、保安:被取代概率:89.3%
美国一公司研发的 K5 机器人,拥有 GPS、激光扫描和热感应等多项功能,并备有监控摄像机、感应器、气味探测器和热成像系统,自问世以来,在美国的大型商区中很受欢迎。
10、房地产经纪人:被取代概率:86%
现阶段,无论是房屋买卖还是租赁,都离不开房地产经纪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售楼小哥的牵线搭桥,他们也借此收取佣金。但美国的一些房地产机构近些年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完成交易。随着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逐渐完善,一旦这种模式被行业主流接受,人们又发现绕开中介可以省去大笔佣金,这一职业的前景便岌岌可危了。
11、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被取代概率:80%-60%
绝大多数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工作都被 BBC 的研究人员列为了高危职业,而这些也是很多人在提到“机器人威胁论”时最先想到的威胁。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大生产对底层工人生计的威胁便已是经久不衰的月经贴。
12、IT工程师:被取代概率:58.3%
略有些讽刺的是,机器人的开发离不开IT工程师,但IT工程师被取代几率竟然超过了50%。专家预测,人工智能将给很多公司的 IT部门带来威胁。它将取代IT部门里许多的例行公事,其中又以系统管理、服务台、项目管理与应用支持等营运面最可能受影响。
13、图书管理员:被取代概率:51.9%
相信不少文艺青年年少无知时都有过类似当“图书管理员”的梦想,但时至今日,就连他们都会明白,博尔赫斯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这份工作还是交给条形码和人工智能吧。
14、摄影师:被取代概率:50.3%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摄影师这样一份依赖主观审美的工作竟然也被判定为有超过 50% 的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在专家的评估中,图像审美与其他艺术不同,是可以被量化、数据化的。
而谷歌也的确开发出了一种试验性的深度学习系统,这个系统会模仿专业摄影师来展开工作,从谷歌街景中浏览景观图,分析出最佳的构图,然后进行各种后期处理,从而创造出一幅赏心悦目的图像。
15、演员、艺人:被取代概率:37.4%
在所有常见的艺术创作工种中,“演员”被判定为最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行业,概率高达 37.4%。但怎么说呢,撇开科幻小说中用虚拟形象取代真人演员的情节不谈,单单是当下以假乱真的“抠图剧”就让我们对这个行业被取代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16、化妆师:被取代概率:36.9%
总的来看,在技术工种中,凡是需要依赖人类审美和社交技能的职业被机械自动化取代的可能性都不算太高,比如化妆师。不过就在去年,有设计师开发了一种据称“有独立审美”的化妆机器人,虽不具备真正的人形,但内置编程系统,被设计师称为“美学数字公式”。设计师希望通过这种非需求式的体验,来让人们体验“一旦机器具有自我意识,人类会有什么感觉?”
17、写手、翻译:被取代概率:32.7%
无论你对微软小冰创作的“诗歌”有着怎样的苛责,不可否认的是,在语言学习上,机器和人工智能已经走到了一个令人惊叹和警惕的地步。如此说来,在不久的将来,要说一个连小冰都写不过的文字工作者有 32.7% 的可能被取代,一点也不为过。
18、理发师:被取代概率:32.7%
理发师与化妆师相比,不仅同样有审美上的高要求,安全指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正因如此,当下市面上一些所谓的“机器人理发师”大多沦为搞笑视频的主角,没有实际效用。
19、运动员:被取代概率:28.3%
无论机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人类运动,但作为一项职业来说,运动员的立身之本就是人类的肉体凡胎,机械的运动技能再强,也无法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相比。当然,如果把机器运动员开发得足够完善,会是一种陪练的好帮手。
20、警察:被取代概率:22.4%
很早之前社会上便有人提出,人工智能最值得开发的领域便是作战功能,以特种兵的身份代替人类士兵赴汤蹈火。在科幻题材中,类似的机甲战士威力无比,却也常常威胁到人类自身,这大概也反映了人类对这一领域机器人开发的警惕。
21、程序员:被取代概率:8.5%
理论上来说,机器人完成基础的编程工作是完全可行的,毕竟,它们本身就是由代码构成的。 此类系统即便能淘汰众多编程工作,也只能像无人驾驶一样,仅仅只是承担更多的驾驶工作,而非淘汰驾驶员本身。
22、保姆:被取代概率:8%
相比人工智能,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机器模仿的特质就是同情心和情感交流技能,因此,在保姆这类真正需要情感投入的职业中,机器人尽管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要求,但终究很难代替。
23、健身教练:被取代概率:7.5%
近些年,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减肥顾问”“人工智能健身项目”层出不穷。机器人作为减肥顾问,能够比人类更加客观具体的看待问题,而且机器的算法全面精准,帮助人类减肥的效果将会更好。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比不上看见一个真正练出了八块腹肌的教练有激励效果。
24、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被取代概率分别为:3.8%、4.5%、6.2%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如何完善,对人类而言,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是无法被模仿、被替代的最后堡垒。
25、律师、法官:被取代概率:3.5%
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模仿的能力,就是基于社会公义、法律量刑和人情世故作出判断的微妙平衡。法律不是一块死板,不是可以计算、生成的代码,法庭上的人性博弈更是机器人无法触及的领域。
26、牙医、理疗师:被取代概率:2.1%
当代医疗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了机械操作,外科领域尤其。但人类医师无论在伦理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很难完全被取代。而在牙科这个技术要求极高的领域,尽管很多手术,比如 3D 打印牙齿植入,已经可以由机器人完成,但在整个过程中,依然离不开人类医师的诊断和监督。
27、建筑师:被取代概率:1.8%
近年,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所谓“人工智能建筑师”被开发出来,但这些系统能完成的工作仅仅是画图纸而已。而建筑师真正赖以立足的创意、审美、空间感、建筑理念和抽象的判断都是机器难以模仿的。
28、公关人员:被取代概率:1.4%
就连人类自己,也很难去模仿那些人情练达者的社交能力,更何况不具备情感反射的机器人。
29、心理医生:被取代概率:0.7%
机器无法理解人类的情绪,但依然可以学会用某些方法来处理与情绪有关的问题,就好像不理解“什么是诗”的机器依然可以写出不错的诗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器确实可以胜任心理咨询的工作,因为心理咨询原本就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之上:人类的情绪可以被有效地处理。
然而有些时候,急于处理问题恰恰是造成问题的原因。机器无法处理这样的悖论,而习惯了机器思维的人类同样无法处理。只有同样生而为人的心理医生菜有可能跳脱这一思维悖论,让问题本身变得无关紧要。
30、教师:被取代概率:0.4%
我们在之前提到的那些人类独有的、被视为最健身教练23话后堡垒的能力,都恰恰是机器所无法传道授业的。
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极大地替代简单、重复性、操作性的工种,这些工种不仅仅是传统上定义的工厂生产线工人,还包括很多银行职员、财会领域等现在被认为是职业技能的领域。学者分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只有三类人,能勉强对抗AI的冲击,即资本家、明星和技术工人。换而言之,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要么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要么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然而,财富堤坝、个性堤坝、技术堤坝,能在人工智能狂潮下坚持多久,无人可知。如果你还是固步自封地做时代的旁观者,那就只能接受被拍在沙滩上的结局。